劳动密集型(以下简称 “劳密”)场所建筑因人员高度集中、用电设备密集、生产作业流程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电气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电气火灾已成为此类场所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之一。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作为准确预警电气火灾隐患、切断火灾源头的关键技术手段,其在劳密场所建筑中的科学应用对提升消防安全防护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详细咨询:安科瑞丁187 6159 9093。
一、劳密场所建筑的电气安全痛点与监控需求
劳密场所建筑涵盖纺织厂房、食品加工车间、电子组装车间、大型商场、宿舍公寓等多种类型,其电气系统运行环境与安全需求具有显著特殊性,也催生了对专业化监控系统的迫切需求。
(一)核心电气安全痛点
用电负荷动态波动大:生产设备、取暖制冷设备、照明系统等同时运行时,用电负荷常处于高峰状态,且部分场所存在随意增设临时用电设备的情况,易导致线路过载。
电气故障隐蔽性强:场所内线路铺设可能穿越吊顶、墙体等隐蔽区域,长期受潮湿、粉尘、机械振动等环境因素影响,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引发的漏电、短路等故障难以通过人工巡检及时发现。
人员疏散难度高:人员密度通常可达每平方米3-5人甚至更高,且部分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若电气火灾突发且未提前预警,短时间内易形成恐慌,疏散通道容易拥堵。
设备与线路老化加速:部分劳密场所存在设备超期服役、线路维护不到位问题,尤其是小型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忽视电气系统检修,进一步增加了火灾风险。
(二)针对性监控需求
基于上述痛点,劳密场所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需求集中于 “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具体包括:一是实现对线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等关键隐患的实时监测;二是预警信号需快速传递至值班人员与消防控制室,且具备一定的联动处置能力;三是系统需适应复杂环境,具备抗干扰、稳定性强的特点;四是操作简单易懂,符合场所内工作人员的实际使用能力。
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核心构成与工作原理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基于电气故障探测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的综合性安全防护系统,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监测电气参数异常识别火灾隐患,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一)系统核心构成
前端探测设备:作为系统的“感知器官”,直接安装于电气线路或设备上,主要包括: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监测线路中的剩余电流,当剩余电流超过设定阈值时触发预警,是探测线路绝缘破损的核心设备。
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通过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方式监测线路接头、断路器等关键部位的温度,预警接触不良、过载导致的过热隐患。
组合式探测器:同时具备剩余电流监测与温度监测功能,适用于隐患高发的关键配电节点。
监控主机:作为系统的“大脑枢纽”,安装于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负责接收前端探测器传输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存储与报警提示。主机通常具备液晶显示、声光报警、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部分智能主机可支持远程数据访问。
传输网络:连接前端探测器与监控主机的“神经通路”,常见传输方式包括RS485总线、以太网、无线LoRa等。劳密场所中多采用有线传输保证稳定性,对布线困难的区域可辅以无线传输。
(二)工作原理
系统通过前端探测器持续采集电气线路的剩余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并将数据经传输网络实时上传至监控主机。监控主机预设符合劳密场所安全标准的参数阈值,当监测到参数超过阈值时,立即触发多级预警:
本地预警:探测器发出声光报警,提示附近人员关注隐患位置;
集中预警:监控主机弹出故障信息并声光报警,值班人员可快速定位隐患;
联动处置:对于具备联动功能的系统,可联动断开故障线路的断路器,或启动排风、报警广播等设备,防止隐患扩大。
三、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劳密场所建筑中的应用要点
劳密场所建筑的功能分区多样、环境差异大,系统应用需结合场所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科学选址与布点,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布点需遵循“关键部位优先、隐患区域重点”原则,核心布点位置包括:
配电系统关键节点:总配电柜、分配电箱的进出线端子、断路器触点等;
大功率设备周边:纺织机、空压机、大型冷藏设备等的供电线路及接线盒;
隐蔽与高风险区域:吊顶内线路、电缆沟、粉尘较多的生产车间线路、宿舍区集中插座箱;
负荷波动较大区域:临时作业区、节假日临时用电集中的区域。
以纺织厂房为例,除在配电房设置主机与核心探测器外,需在每排纺织机的配电箱内安装组合式探测器,在空调机房、原料仓库的配电线路上增设测温探测器,实现生产区与辅助区的覆盖。
(二)适配场所环境,保障系统稳定性
劳密场所的特殊环境易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设备选型与安装需关注环境适配性:
高湿场所:选用IP65及以上防护等级的探测器,避免水汽侵入导致短路;
粉尘场所:采用防尘型探测器,且定期清理探测头表面积尘;
振动场所:探测器与线路连接采用防松接头,避免振动导致接触不良;
高温场所:选用耐高温探测器,远离直接热源。
(三)优化系统联动,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劳密场所人员密集,应急处置的“时效性”至关重要,系统联动设计需兼顾“安全”与“可控”:
分级联动逻辑:对于非生产关键线路,可设置“预警10秒后自动断电”;对于生产核心线路,设置“预警后仅报警,由值班人员手动断电”,避免突然断电导致生产事故;
跨系统联动: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急广播系统联动,当发生严重隐患时,应急广播同步播放预警信息,引导人员做好疏散准备;
远程监控联动:对于大型劳密企业或园区,可搭建集中监控平台,将各场所的监控主机数据接入平台,实现远程报警、数据汇总与隐患统计分析。
(四)强化运维管理,避免“装而不用”
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劳密场所需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
定期校准:每半年至一年对探测器进行参数校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日常巡检:每日查看监控主机运行状态,每周检查前端探测器接线与防护情况,尤其关注高环境应力区域的设备;
应急演练:每月组织值班人员开展预警处置演练,确保其能快速定位隐患、操作联动设备;
数据复盘:定期分析监控主机存储的历史数据,识别线路负荷变化规律与隐患高发时段,提前采取整改措施。
四、应用价值与实践成效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劳密场所的应用,从“被动灭火”转向“主动防火”,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隐患预警准确化,降低火灾发生率
系统可在电气故障发展为火灾前发出预警,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据应急管理部数据,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劳密场所,电气火灾发生率较未安装场所降低60%以上,且未发生过因电气故障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
(二)应急处置有效化,减少事故损失
即使发生隐患,系统可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值班人员通常可在5-10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避免隐患扩大为火灾。某电子组装车间曾因设备短路引发剩余电流超标,系统10秒内报警,值班人员3分钟内断开故障线路,未造成设备损坏与人员疏散。
(三)管理智能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系统存储的历史数据可为劳密场所的电气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负荷波动、隐患分布等数据,可优化配电方案、制定针对性维护计划,实现“数据驱动的准确管理”,降低安全管理成本。
五、现存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现存主要问题
小型场所重视不足:部分小型劳密企业为节省成本,未安装系统或选用劣质设备,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现象;
系统兼容性差:早期安装的传统监控主机与新型智能探测器难以兼容,导致升级改造困难;
运维能力薄弱:部分场所缺乏专业运维人员,系统出现故障后无法及时修复,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
(二)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升级:融入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隐患趋势预测、异常数据智能甄别;
一体化集成:与智慧消防平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电气安全、火灾报警、人员定位等数据的一体化监控;
轻量化普及:针对小型劳密场所开发低成本、易安装的轻量化系统,降低准入门槛,推动全行业覆盖。
六、安科瑞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介绍
6.1概述
Acre1-6000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根据现行规范标准由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全数字化独立运行的系统,已通过消防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消防电子产品试验认证,并且均通过严格的EMC电磁兼容试验,保证了该系列产品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安全正常运行,现均已批量生产并在全国得到广泛地应用。该系统通过对剩余电流、过电流、过电压、温度和故障电弧等信号的采集与监视,实现对电气火灾的早期预防和报警,当必要时还能联动切除被检测到剩余电流、温度和故障电弧等超标的配电回路;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满足与AcreIEMS企业微电网管理云平台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6.2应用场合
适用于智能楼宇、高层公寓、宾馆、饭店、商厦、工矿企业、消防单位以及石油化工、文教卫生、金融、电信等领域。
6.3系统结构

6.4系统功能
监控设备能接收多台探测器的剩余电流、温度信息,报警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设备上红色“报警”指示灯亮,显示屏指示报警部位及报警类型,记录报警时间,声光报警一直保持,直至按设备的“复位”按钮或触摸屏的“复位”按键远程对探测器实现复位。对于声音报警信号也可以使用触摸屏“消声”按键手动消除。

当被监测回路报警时,控制输出继电器闭合,用于控制被保护电路或其他设备,当报警消除后,控制输出继电器释放。
通讯故障报警:当监控设备与所接的任一台探测器之间发生通讯故障或探测器本身发生故障时,监控画面中相应的探测器显示故障提示,同时设备上的黄色“故障”指示灯亮,并发出故障报警声音。电源故障报警:当主电源或备用电源发生故障时,监控设备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故障信息,可进入相应的界面查看详细信息并可解除报警声响。

当发生剩余电流、超温报警或通讯、电源故障时,将报警部位、故障信息、报警时间等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报警解除、排除故障时,同样予以记录。历史数据提供多种便捷、快速的查询方法。

6.5配置方案

七、结语
劳密场所建筑的电气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作为主动防护的核心技术手段,其科学应用是防范电气火灾的关键防线。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系统将从“监测预警”向“预测性维护”升级,为劳密场所的安全运营提供更广泛、有效的保障。同时,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与监管强化,推动系统在各类劳密场所的全覆盖与规范运行,真正守护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