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
一、各主要新型储能技术的优劣势对比

二、现有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工程
1、压缩空气储能

是自前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自在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实现“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个世界领先,年发电量可达5亿瓦时。
2、飞轮储能

该项自安装120台250千瓦飞轮储能装置,是我国首个规模化飞轮储能在电力系统独立调频应用案例、首个大容量飞轮阵列工程示范工程。
3、锂电池储能

装机规模300兆瓦/600兆瓦时,自前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锂电池储能电站,而且首次实现了多条锂电池储能技术路线的“一站集成”。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干瓦时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
4、液流电池储能

自前是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示范应用项自。项自建成后,预计将利用35000立方米钒电解液,实现钒钛资源在非钢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5、超级电容器储能

该项目通过创新性采用“16兆瓦/8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和国内容量最大的“4兆瓦×10分钟超级电容器”组合新型储能技术,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
6、熔盐储能

2024年初,全国首个熔盐储热替代电化学储能科技示范工程项自正式升工。该项目是自前世界最大煤电机组耦合熔盐储热项目,每年可减少约6万吨标煤使用量,降低碳排量约8.5万吨。
2025年8月30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建设、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该项目正式投产,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耦合煤电机组熔盐储能工程,也是全国首台套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及控制系统、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为煤电机组大幅提升调峰和供热能力开辟了新路径。
该项目在系统设计方面创新提出“主蒸汽+热再蒸汽+四抽蒸汽”的三路抽汽方案,换热后的蒸汽直接供热,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打破了传统煤电“以热定电”的刚性约束。通过熔盐在390℃高温熔盐罐与190℃低温熔盐罐间的热量循环,实现1000兆瓦时热能跨时段存储与释放。
在协同控制方面,首次研制煤电耦合蒸汽加热熔盐储热仿真平台,对“煤电+熔盐”储热项目的控制逻辑进行仿真,形成基于熔盐储热的火储联合网源协调控制技术。项目熔盐储热系统投运后,机组发电负荷的“顶尖峰、压低谷”能力将大幅提升。在保证最大供热量连续供热5小时的情况下,深度调峰的最低发电负荷可降低至30%;在需要顶尖峰100%额定发电负荷运行时,由熔盐系统提供的供热蒸汽可连续供热4小时。
该项目不仅增强电网调节灵活性,还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经测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约1.28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8.5万吨。同时,每年增加供热能力220万吨,较原有最大供热能力提高73%,可满足当地40多家工商业企业用热需求,促进产业集聚,为皖北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创造有利条件。
<点击打开>
三、选择指南与未来趋势
1、如何选择?
需综合考虑功率和放电时间要求、安全性、成本、空间限制和效率要求。
2、应用场景匹配
短时高频应用(频率调节):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
中短时应用(4小时以内):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
长时应用(4小时以上):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
3、未来趋势
储能技术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梯次化"格局,多种技术路线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互补协同,共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