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语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提升,传统架空输电线路因空间限制、电磁干扰、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刚性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成为解决方案。
欧洲、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已完成多个GIL项目,但各国技术标准不统一,亟需国际规范协调。

现有规范IEC 62271-204(1997年)不能满足当时技术发展的要求。综上原因, IEC 17C分技术委员会发布了IEC/TR 61640-1998《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高压刚性输电线路》2类技术报告(下图绿色框),满足大家在GIL技术发展期,积累实际应用的知识和使用经验,同时指导工程实际的迫切需求。
二、开端
IEC/TR 61640-1998 的发布,中文翻译版报告也广为传播。随着拉西瓦水电站开始设计,GIL规范在中国应用与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是世界上首个800kV GIL,垂直部分有209m,GIL总长度2.75km,两回GIL系统安装在竖井壁上,设计单位为西北勘测院,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第一本GIL规范DL/T 978-2005是由水口的水规总院、西北勘测院、长江院、AZZ(拉西瓦设备提供商,当时国内代理叫能科技术有限公司)。DL/T 978-2005参考了IEC/TR 61640-1998 内容,结合拉西瓦的运行条件和要求,提出了该规范。后面的《GIL现场交接试验导则》、《GIL使用导则》、《直流GIL技术条件等规范》3本规范都是参考了DL/T 978-2005,我们应用这三本规范的时候,也要注意,最新的978已经按照IEC 62271-204-2011进行了修改。拉西瓦的施工单位,葛洲坝编写了GIL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5779-2018。
三、发展
IEC 61640-1998 是20世纪末GIL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标准,兼具技术总结与创新。整合了欧美在SF6绝缘、机械设计、故障监测方面的最佳实践。直接推动了欧洲城市电网、超高压工程的建设。我国的第一部GIL国标:GB/T 22383-2008是中国电科院、平高、西开、新东北、西门子、泰开等科研与设备厂商主编。大部分条文与IEC/TR 61640-1998一致,格式与术语、规范引用文件、额定频率、额定电压、试验程序等采用国标进行了修改。

后续的IEC 62271-2011明确替代 IEC 61640-1998(见IEC 62271-2011引言第5.1节),支持直流±120kV输电;引入动态振动谱与50kA/2秒短路耐受;SF6泄漏率≤1%/年。相应的,DL/T 978-2018与GB/T 22383-2008也进行了修订。
三、创新
目前,IEC 62271的最新版本是IEC 62271-204-2022,电压覆盖至1000kV(兼容±1100kV直流),替代了IEC 62271-2011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过江特高压、超高压多采用GIL形式,以苏通为例,设计与安装经验凝结成了国网企标。Q/GDW 12231—2022的编写单位为江苏电科院、江苏超高压分公司、平高、山东电工、南瑞恒驰、山东泰开,都是苏通工程的供货、科研、运行单位。苏通工程的成果也包括国网企标《10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工程设计规范》(没有找到正式版,只有报批稿)。苏通的施工单位江苏送变电主编了DL/T 5802-2019 GIL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四、结语
目前在编的行标《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设计规程》是否能够完成立项建议书的设想,可能首先要选择性吸收最新的IEC规范的新内容,体现近几年GIL在新工程中的发展,还要突出设计规程与上述设备类与施工类规范的差异。